時間:2011-01-09
中班聽說游戲活動說課稿:猜蓮子是非常優秀的內容,希望能讓找尋中班說課稿的您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聽說游戲活動說課稿:猜蓮子
進行這個聽說游戲首先要了解關于這個游戲的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這首兒歌很簡短很容易記憶,而且有節奏,孩子們一定非常喜歡。這樣,就容易為進行聽說游戲打好基礎。
綱要中曾提出:幼兒園的聽說游戲是用游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的是學習快速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這個猜蓮子的聽說游戲就貫徹了綱要中的這個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定為: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發式、衣著等外部特征。
2、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并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3、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進行游戲。
二、活動準備: 蓮蓬一只
三、活動設計:
(一)游戲導入。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老師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這樣就自然地縮短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覺得老師很親近自己,為游戲情景的設置打好了情感基礎。
接著,老師出示蓮蓬剝出蓮子“這是什么呢?對,蓮子。我們要在池塘里種上蓮子,明年才能結出蓮蓬。今天,請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師把這顆蓮子種到池塘里,大家一起玩一個種蓮子的游戲?!绷己玫挠螒蚯榫白匀坏脑O置好了,這也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集中孩子們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二)交代游戲規則及玩法。
游戲規則有以下幾點:
1、扮泥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等兒歌念完后才能睜開。
2、種蓮子的人會在兒歌結束前將蓮子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請大家來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須重復說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由于游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老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規則,老師解釋的同時可以示范舉例,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規則的印象。
(三)教師引導幼兒游戲。
規則講完后,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眼睛閉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這樣就可以接住老師遞過來的蓮子。大家開始念游戲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老師邊說兒歌邊從每個孩子身后走過,并且把蓮子悄悄放入一個孩子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這個孩子的特征,如“我把蓮子種在一個短頭發的女孩手里,她穿著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請孩子們都來猜,猜對了,有蓮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來說“我就是穿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的短頭發小女孩”,然后游戲繼續。
在大家一起念“種蓮子”兒歌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糾正個別不正確的發音,鼓勵孩子們聲音宏亮的念兒歌,提醒孩子種蓮子和拿到蓮子以后都要注意保密,為孩子們自主游戲做好鋪墊。這一步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孩子在下一步按規則玩游戲,在孩子感知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帶領著多玩幾遍這個游戲。
(四)幼兒自主游戲
在孩子們對游戲內容和規則非常熟悉后,這時就可以請第一個猜對的孩子來種蓮子,這樣會提高孩子傾聽別人發言并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積極性。
孩子的自主游戲,是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老師要放手讓孩子們愉快地玩,在必要時再指導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們猜不出來,可以鼓勵種蓮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游戲順利開展。
當孩子們比較疲憊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分享活動也可以說是放松活動:品嘗蓮子。
這樣,圍繞著種蓮子、猜蓮子到品嘗蓮子,孩子們始終投入的玩游戲,活動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推薦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喇叭花電話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過河 幼兒園中班樂說課稿:顛倒歌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各種各樣的魚 幼兒園說課稿:和美麗的動物結一次婚 幼兒園中班故事說課稿:小花籽找快樂 幼兒園中班音樂說課稿:小公雞打架 中班音樂活動說課稿:小雨沙沙沙 中班音樂欣賞說課稿:耳朵上的綠星 中班健康說課稿《小青蛙跳跳跳》 中班數學說課稿:找數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說課稿:樹 中班美術說課稿:有趣的陀螺 中班科學說課稿:番茄浮起來 中班數學說課稿:多變的圓形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垃圾“回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Vegetable 幼兒園中班社會說課稿:感恩的心
最新中班說課稿 小老鼠打電話_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 糖果王國_幼兒園中班科學說課稿 安全標志(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中班說課稿: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 中班數學說課稿:得數是6的加法 中班科學說課稿:趣識面粉 中班說課稿:水是寶中寶 幼兒園中班社會說課稿:感恩的心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牽?;?/a>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藍天藍天真美麗
人氣排行 托班科學教案:動物睡覺 幼兒手影游戲:黃鼠狼 幼兒手影游戲:驢子 幼兒手影游戲的光源6 幼兒園托班數學教案:紅黃排排隊 托班數學活動:小豬住新房 寶寶放學路上的時間要珍惜 “天價幼兒園”:起跑線上的糾結 信息技術創新引領家園共育新模式 幼兒園作業太難家長“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