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音樂水仙花圓舞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產,譽滿全國,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基本動作,做到動作優美協調。
3.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仙花若干盆,音樂磁帶,三用機。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仙花,啟發幼兒討論并回答:“水仙花的故鄉在哪里?水仙花長得什么樣?”
3.教師請幼兒欣賞舞曲,并讓幼兒談談聽完樂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師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想像樂曲表現的動作。
5.請個別幼兒來示范他想像出的動作,教師進行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優美。
6.教幼兒學習舞蹈動作。
(1) 先全班一塊兒學習基本動作。
(2) 請個別幼兒示范舞蹈動作,教師講解。
(3) 幼兒找一位朋友,分小組進行練習。
7.幼兒聽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導入環節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么會真正的 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 仙花圓舞曲》,后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么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 仙花在跳舞。后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2、大班音樂活動加速度圓舞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感知 ABAC的曲式結構。
2.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創編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 樂意與同伴協商共同解決問題,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加速圓舞曲》音樂(節選)、音樂圖譜。
經驗準備:課前幼兒多次熟悉過《加速度圓舞曲》音樂,并隨樂初步嘗試想象創編故事。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樂曲的旋律變化。
活動難點:根據樂曲旋律的變化能用肢體動作表達故事情景。
活動過程
(一)欣賞《加速圓舞曲》全曲,引導幼兒表達感受。
師:這幾天小朋友聽了一首音樂,今天再來聽一聽,要一邊聽一邊想,你覺得這首音樂里好像講了什么事情?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傾聽。
師:聽完音樂你想到了什么?你覺得音樂里發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別請幼兒隨樂用動作表達自己聆聽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樂曲中旋律的變化。
請幼兒集體隨樂表演,初步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
……
(三)出示圖譜,借助故事情景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旋律變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們來一邊聽音樂一邊想這個故事里到底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講解圖譜,引導幼兒隨樂用動作表現,感知樂曲abac的段落結構。
……
(四)幼兒自由結伴選擇不同情景的小組,創編情景表演,感應樂曲旋律的變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個小組,幼兒自由選擇相應的小組。
師:現在,我們來分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組創編,教師巡視指導。
(五)集體分享各小組成果,并給予評價和建議。
師:現在有請我們各組小朋友把你們的合作表演展示給大家,哪一組先來?
……
今天小朋友們不僅聽了音樂還創編表演了故事情景,你們表現得真好!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區繼續表演。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音樂欣賞活動《加速度圓舞曲》,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3、大班音樂活動跳圓舞曲的貓教案反思
活動前評析
這是一節小班下學期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目標是“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喜歡聽音樂;養成安靜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大膽地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被顒咏Y束之后,我們發現音樂本身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它的音樂結構、風格很有特點,而大班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對音樂旋律、節奏、速度、性質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移花接木”,將內容變革創新,重新確定目標,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了圖譜,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大膽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把抽象的音樂變為具體的展現。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質。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詼諧有趣的特點。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不同)結構的特點,會看圖譜來感受音樂,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只會跳舞的小貓一定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符合他們的學習特點。小貓的形象能夠使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具體直觀,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
(2)設計適宜的圖譜:在圖譜的幫助下,引導孩子通過邊看邊聽,理解音樂的性質、結構。圖譜的變化也能讓孩子較好地分辨音樂ABA三段式結構。
2、幼兒準備:預先熟悉教學內容:在音樂活動中,孩子的緊張很多時候來源于對音樂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讓孩子預先熟悉教學內容。比如利用過渡環節,(來園時間、午餐前后)播放樂曲,在寬松的氛圍下以談話的形式,讓大家說一說聽完音樂的感受。
3、場地準備:在活動空間的的布局上,我選用每人一塊泡沫墊,讓孩子傾聽時席地而坐,活動時則放在活動室兩邊,然后讓每個孩子自然伸開手臂原地轉個圈,劃出適合自己活動的空間大小。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真聽一首好聽的音樂,看誰能聽得出這首音樂一共有幾段,每段音樂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這首音樂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們不同。
師:在這三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只可愛的小動物,你聽出它是誰了嗎?(孩子回答)
師: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動物,一起來看到底是誰呢?(放幻燈片,出示小貓跳舞圖片)
(引導幼兒在安靜傾聽整首樂曲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并說出“這首音樂前面和后面的部分聽起來比較緩慢,感覺優美,而中間部分比較歡快?!比缓蠼處熃o予小結。)
(發揮孩子的想象,讓他們盡可能地說出與音樂有關的動物,教師不急于做出評價。最后利用圖片的形式把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到活動的主題上來。)
小結:這是一首小貓跳舞的音樂,名字叫——跳圓舞曲的貓。
二、分段欣賞音樂,視聽結合,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游戲:誰的耳朵靈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如果你聽到了音樂中有像貓叫聲的地方,就馬上用這個動作(教師示范小貓叫的動作和聲音)來表示,我們來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好嗎?
(播放A段音樂,尋找小貓的叫聲,并用動作加以表現。在孩子的傾聽與模仿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暗示出此段音樂的節奏并激發他們做出各種貓叫的動作、表情.)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你們看,這就是小貓跳舞時留下的一串串小腳印。你們想知道小貓是怎么跳舞的嗎?我們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體上學著小貓跳舞吧!
附圖譜(一):
(引導孩子根據圖譜比較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奏,同時進行動作的創作和表現)
小結:這段音樂里我看到了許多只小貓都在跳著優美的舞蹈,現在我們再來安靜地聽一聽第二段音樂,聽一聽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游戲:誰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樂,教師觀察孩子對音樂的自主表現,同時以自身的情緒帶動他們,音樂結束后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師:這段音樂和前一段相比,變得歡快了很多,讓人聽了有一種跳躍的感覺。那你們想一想,這次小貓留下的腳印和剛才一樣嗎?(停頓片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樂圖譜并欣賞)
附圖譜(二):
師:這么歡快的音樂,小貓又會怎樣跳舞呢?讓我們都來扮演一只跳舞的小貓比一比,誰的舞姿最妙?(發揮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樣作用,學習腳尖跳、旋轉跳)
(在B段圖譜中,跳動的線條讓幼兒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跳躍,上滑線和圓圈則勾勒出了一個活靈活現地跳舞的小貓。圖譜上圖案的變化也證實著孩子們的想法)(A段與B段不同)。
3、游戲:誰藏得最好
師:我們接著往下聽,聽一聽這段音樂和哪一段很像?你還聽到了什么?(播放A1音樂)
(再次欣賞A1音樂時,孩子們會很容易發現它與A段音樂的相似。從而完成了對ABA三段式音樂結構的理解?!耙宦暪方小睅淼亩悴?,使孩子們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樂的詼諧有趣。)
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很相像,還聽到了狗叫的聲音。
師:想一想,發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討論)
小結:你們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確來搗亂,小貓嚇得藏了起來。
師:小貓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這一次小貓會給我們留下什么樣的腳印呢?(聽第二遍,用圖譜來表現音樂。)
附圖譜(三):
小結: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著圖譜創編出了新的動作。
(鼓勵孩子探索多種跳舞的方法,利用即興地表演,強化、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覺,增加對音樂欣賞的熱情。)
三、再次完整欣賞音樂。
師:讓我們跟著小貓的腳印,再聽一聽這段美妙的音樂吧。(完整播放樂曲)
(在聽的同時,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能夠自如地表現出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第二次傾聽,體驗ABA結構的完整性。運用圖譜和肢體動作將音樂進行搭建,對音樂有一個完整的框架。同時,孩子們會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每一段音樂的不同。)
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樂。
四、創編音樂游戲,讓幼兒用動作大膽進行表現。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就是那只跳舞的小貓,讓我們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音樂開始時,孩子們會把泡沫墊輕輕放在活動室兩旁,教師有意識地張開雙臂,自轉一圈說:“這就是我的舞場,你的呢?”孩子們會自由站開,找到自己的活動空間。)
(前面設計的三個小游戲由淺入深,每個小游戲解決著一個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個游戲,使得孩子在這個環節中能夠更加自主地去創編,發揮孩子的想象,對音樂充滿了熱情。)
(音樂是抽象的,而動作卻是具體的、形象的,讓動作來服務于音樂,幫助幼兒分辨音樂。教師不必過多擔心孩子們的舞姿是否優美,注重的是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表現,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樂,其實,音樂就像一本書一樣,里面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音樂又像一支神奇的畫筆,能夠讓小朋友畫出美麗的圖畫。老師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這只可愛的小貓,好嗎?
活動反思
《跳圓舞曲的貓》管弦樂曲。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調詼諧有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美麗的圓舞曲。整個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合理,教學目標明確并在本節課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大部分孩子的參與積極性?;臃矫嬉餐瓿傻貌诲e,課堂氣氛活躍。
4、大班音樂小貓圓舞曲教案反思
音樂欣賞《小貓圓舞曲》
設計意圖:音樂創作來源于生活,缺乏體驗的創作和表現是蒼白和沒有生命力的,它喚不起聽者的共鳴,更激發不了聽者表現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樂,才能深深打動每一個聆聽者,才能產生共鳴,并有感而發。當我第一次聽到《小貓圓舞曲》這首曲子,音樂中詼諧、有趣的旋律變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覺就想起了我家小貓捉迷藏、伸懶腰的樣子,并勾起了我童年“養貓”的回憶。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樂,并有感而發地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小貓圓舞曲》詼諧、舒展的特點。
2、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并能合作、創造性地進行游戲和表演。
3、通過橡皮筋操作、聽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結構和情緒。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生活中見過貓并對貓的形態、生活習性有所了解。
2、物質準備:橡皮筋玩具人手一個;錄音機、音樂;大型躲藏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回憶已有經驗,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師:1、小貓怎樣叫的?
2、小貓是怎樣給自己洗小臉蛋的?
3、小貓又是怎樣伸懶腰的?
(二)、幼兒安靜欣賞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對音樂的理解。
1、教師介紹曲名,幼兒安靜傾聽音樂一遍。
師:你覺得小貓在干什么?
2、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嘗試在座位上表演。
師:你的小貓在干什么?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來。(三)、教師借用橡皮筋的伸縮特點,幫助幼兒了解音樂中的張馳變化。
1、幼兒看教師用橡皮筋聽音樂表演一遍。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的小貓在干什么?
2、老師借用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幼兒玩橡皮筋玩具,跟隨老師再次欣賞音樂一遍。
4、幼兒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獨立表演一遍。
(四)、啟發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貓偷看、躲藏時的姿態和神情。
1、啟發幼兒借用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2、啟發幼兒脫離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五)、師幼玩游戲,幼兒再次完整地感受音樂。
(六)、聽《夢幻曲》放松,小貓變成天使小貓飛走了…
5、大班音樂活動柚子圓舞曲教案反思
大班活動設計——柚子圓舞曲
一、設計意圖:
在主題《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動中,小朋友認識了仙游的特產——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兒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對文旦柚存在著極大的興趣,許多幼兒都在活動后問我:“柚子這么大是怎么長在樹上呢?農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來的?……”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柚子圓舞曲》。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柚子收成的勞動場景.
2、培養幼兒活潑向上的歡樂情緒,體驗勞動的快樂。
3、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柚子園場景
2、幼兒人手一個小籃子;
3、摘柚子勞動場景錄象及FLASH課件。
四、重難點:
創造性的運用動作來表現勞動過程。
五、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感受摘柚子的勞動場景
師:“我們今天來到了柚子的故鄉——美麗的度尾。(播放錄象)看看摘柚子的農民伯伯是怎樣摘柚子的?”
請小朋友拿起籃子到柚子園里,模仿錄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園的美景,體會勞動的樂趣。
師:“你們剛才采柚子的時候,心里覺得怎么樣?”
教學設想:借助錄象,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再現到幼兒面前,并創設多元化的情景空間,讓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切的體驗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綱要》中教育教學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兒自由創編動作
1、提問幼兒:“你剛才是怎樣去采柚子的?”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分段欣賞錄象,自由創編采柚子動作及采柚子兒歌。
3、提取最美的動作,創編采柚子律動。
4、根據所創編的動作,詩畫舞譜小人(圖略):
我挎小籃上山崗,片片柚葉香又香;撥開柚葉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裝滿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學設想: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把農民采摘的過程加以想象,創編出采柚子的舞蹈動作,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大膽創作的勇敢精神。并運用舞譜小人使舞蹈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同時,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和鼓勵,讓幼兒自始至終都保持良好的情緒,體驗自主的快樂。
(三)、通過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師表演舞蹈——《柚子圓舞曲》
教學設想: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鞏固所學的舞蹈動作,得到藝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動靜結合,所以在幼兒小憩的同時,我進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賞flash《柚子全身都是寶》,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學設想:通過活潑可愛、節奏感強的flash動畫,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價值。
(四)、展示成果,活動延伸:
1、聽音樂表演摘柚子律動,感受創作的快樂。
2、為中班小朋友表演,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設想: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創造成果的舞臺、表現自我的機會,注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教學反思:
導入環節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么會真正的 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仙花圓舞曲》,后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么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6、大班音樂水仙花圓舞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產,譽滿全國,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基本動作,做到動作優美協調。
3.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仙花若干盆,音樂磁帶,三用機。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仙花,啟發幼兒討論并回答:“水仙花的故鄉在哪里?水仙花長得什么樣?”
3.教師請幼兒欣賞舞曲,并讓幼兒談談聽完樂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師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想像樂曲表現的動作。
5.請個別幼兒來示范他想像出的動作,教師進行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優美。
6.教幼兒學習舞蹈動作。
(1) 先全班一塊兒學習基本動作。
(2) 請個別幼兒示范舞蹈動作,教師講解。
(3) 幼兒找一位朋友,分小組進行練習。
7.幼兒聽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導入環節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么會真正的 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 仙花圓舞曲》,后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么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 仙花在跳舞。后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7、大班音樂教案:大班音樂教案(附教學反思)
(一)活動準備
我運用律動去安定幼兒的情緒,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電視機、音碟機、U盤)輔助并提問的形式,導入主題
運用多媒體動畫,讓幼兒觀察畫面并能表達、感受媽媽的辛勞。
(三)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通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用自己最漂亮的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愛,讓幼兒在音樂聲中盡情展示,把美好的情感釋放出來。
(四)利用談話,使幼兒進一步產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為媽媽唱一首歌或說幾句祝福的話,親親媽媽、抱抱媽媽等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中班慶“三八”親子同樂活動:紅花獻給好媽媽
一、活動內容:
“三八婦女節”邀請媽媽來園和孩子一起共慶節日。
二、活動目標:
1、了解“三八節”,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知道媽媽養育了我們,媽媽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辛苦的勞動。
2、小朋友在唱唱、跳跳、玩玩、送紅花等環節中,體驗給媽媽,奶奶過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3、增進孩子與媽媽,奶奶之間的親情,共享天倫之樂。
三、活動準備:
1、發放“告家長書”,讓家長了解“三八”婦女節活動流程 。
3、布置好活動場地、家長座位。
4、準備皺紋紙、彩色紙等各種材料制作紅花,在活動中送給媽媽,奶奶。
5、準備游戲的材料(布料、口袋),小旗。
四、活動過程:
一、媽媽,奶奶、幼兒入座。
二、活動開始:
1、老師簡介節日:“今天是誰的節日呢?媽媽平時很辛苦,又要照顧我們,又要上班。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小朋友的奶奶、媽媽、阿姨們的節日。小朋友們要祝賀她們節日快樂。
2、節目表演
(1)請幼兒為媽媽、奶奶們表演節目。 歌曲:《畫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魯冰花》《幸福拍手歌》
(2)親子才藝表演 。幼兒和媽媽一起表演節目。
3、請幼兒說說事先準備好的調查表。
(1)簡單介紹媽媽的職業和工作情況。
(2)媽媽真辛苦呀!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事呢?小朋友為媽媽做了這么多事情,請媽媽說說您對孩子的希望。
4、幼兒和媽媽,奶奶一起游戲。
(1)游戲“找找好媽媽”
游戲規則:媽媽或奶奶躲在簾子后面,說一句“寶寶,媽媽在這里?!庇變焊鶕曇粽页鲎约旱膵寢?。人數8人
(2)游戲“小袋鼠找媽媽”
游戲規則:小朋友從終點把袋子送給媽媽,媽媽套上口袋再跳到終點。
(3)游戲“我穿媽媽的鞋”
游戲規則:媽媽坐在椅子上,孩子穿上媽媽的鞋從起點走到終點。
5、紅花獻給好媽媽
師:親愛的媽媽、奶奶們你們辛苦了!今天我們的孩子想和您們一起制作小紅花。來我們一起動手吧!制作完畢以后,孩子為媽媽戴上紅花 并對媽媽,奶奶說句悄悄話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通過此活動,從平時在幼兒園的一些事情發現小孩的獨立能力有所提高,如:穿衣、穿鞋、要書包等叫老師幫忙的少了。但是平時必須經常提醒家長: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幫太多,開始小孩的動作肯定有點慢,但我們要有耐心,鼓勵他自己完成。
2、通過家長反饋,小孩回家會說關心媽媽的話,懂得關心媽媽和其他長輩,雖然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一個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讓家長心里甜滋滋的。
3、幼兒教學,關鍵是愛心和耐心,還有家長的支持非常重要。